2023年4月21日,中共蛟河市人民政府印發《建立蛟河市城鄉社區居民動態監測預警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機制事實方案》,現就文件中主要政策要點解釋說明如下:
《實施方案》由5個部分組成,以下依次介紹5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一、明確工作職責
堅持以人為本,堅持部門協同。強化部門受理的工作效
率,快速提升部門協同轉辦的工作能力,切實履行好各行管部門的職責。
二、健全監測體系
暢通民眾的訴求渠道,以社區(村)、鄉鎮(街道)為載體,涵蓋多部門的企業微信為轉辦平臺,通過精細化走訪,列舉問題臺賬,將民眾的訴求出口,進行統一化分類,并通過部門轉辦的方式,全方位強化監測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以信息化手段快速、妥善化解群眾的生活矛盾。
三、確定監測范圍
主要以社會弱勢群體為主,通過社區(村)在企業微信中建立的轄區居民工作群,按照困難情況錄入以下四類人群,以智能化手段將有訴求的居民進行有效監測,對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采取動態監測,并協同各行管部門針對群眾的困難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常態化幫扶救助,從“人找政策”轉化為“政策找人”,化被動為主動,切實提升干群關系,維護好政府在群眾心中的形象。
1.家庭成員中多為老幼病殘等弱勢群體的家庭;2.因病、因學、因災、因失業、因信訪、因意外事故、因違法犯罪等家庭剛性支出劇增或收入大幅驟減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3.社區矯正在社會服刑、強制戒毒所外就醫、所外執行、出獄(所)后“無家可歸、無親可投、無業可就”刑釋解教和外來務工“無業、失業”等生活無著人員;4.其他遇困惑影響社會公共安全、家庭和諧生活的人員。
四、具體措施
1.通過啟用村(社區)網格員,并通過屬地民政部門的指導,對轄區內的困難人群進行有規律、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走訪,通過建立居民問題排查臺賬,實現動態清零。
2.建立健全線上線下監測防范機制。對轄區內的居民群體,重點對“四類人員”以及病患、失業、邊緣人口、防返貧監測對象以及暫不符合城鄉低保條件的人群,進行全方位、無死角、兜底式的幫扶救助,通過社會救助微信小程序,實現監測信息實時化、幫扶措施有針對性,做到了及時干預、及時救助。
3.強化部門聯動,打通訴求渠道。以市政府為政策主導,民政部門牽頭,依托市級企業微信幫扶專班為抓手,通過現有社會救助政策和各行管部門的職能,實打實的將職責履行到位,實現“一竿子到底”,從以往“三角形”被動式的工作基調,轉變為以民眾視角的“倒三角”主動式幫扶救助模式,強化服務型政府的工作職責。
五、強化組織保障
1.組建市級幫扶專班,民政部門牽頭,組織部、宣傳部、農業農村局、醫療、信訪、住建、退役軍人事務局、婦聯等行業部門做好信息預警和協調轉辦的職能,切實發揮好各行管部門分內職責,通過“一網通辦”的工作平臺,要把解決城鄉居民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與干部下基層活動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干部下基層活動察民情、解民憂、聚民心作用,作為工作的重要補充。
2.市城鄉社區居民動態監測預警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要強化督察力度,堅持用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大擔當、最實措施,杜絕形式主義,只做表面文章,保證救助幫扶工作機制有效運行。對在工作中落實不力、作風不實、弄虛作假、敷衍塞責的,要嚴肅問責并予以通報。
蛟河市民政局
2023年5月18日
相關文件鏈接:蛟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建立蛟河市城鄉社區居民動態監測預警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